十位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场域定制作品即将于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揭幕

围绕着艺术策划主题“中国文化中不断演变的载体”,我们邀请了一系列艺术家,包括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者,其中许多人曾领导并激励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艺术运动。

十位国内外知名当代艺术家场域定制作品即将于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揭幕

艺术家徐冰、申凡、谷文达,郑重宾、杨振中、倪有鱼、刘文瑄、艾米莉·弗洛伊德(Emily Floyd)、普拉默和史密斯(Plummer&Smith)及马兴文的永久公共艺术作品即将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揭幕。 

上海浦东,2022年2月23日 – 来自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全新公共艺术项目即将正式向公众揭幕,展出了来自国内外十位艺术家的永久作品。该项目由UAP的上海艺术策划团队,旨在一个引入入胜、鼓舞人心的建筑空间中促进艺术的普及,庆祝文学艺术。

围绕着"中国文化中不断演变的载体"这一统一的艺术策划主题,参展艺术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些核心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激励并领导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和艺术运动。参展的艺术家都经过UAP上海团队精心遴选,受邀利用他们的视觉语言,为不同场域量身打造永久作品。本次开馆打造的作品与东馆全新的建筑空间息息相关,呼应了 "立足上海,面向世界 "的核心概念。立足于此,作为统一的出发点,艺术家们围绕不同的写作媒介和写作的演变创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艺术作品。作品跨越了不同的媒介,呈现了装置、绘画、新媒体作品等不同空间体验。作品邀请观者来到图书馆,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从而更深入地与支撑我们的文字世界的基本思想和历史彼此联系。

本次艺术策划主题的灵感来源于上海图书馆,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地标,它因使用数字媒体来保存古代档案和诸多收藏品,如家谱记录而闻名。知识的流动是无形的、随机的,它穿越时空的限制,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激荡起一代代人的灵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传承并获得新生;而知识载体的演变是有形的、有序的,由硬朗的石碑到轻盈的纸张,从活字印刷的诞生到电子阅读的普及,该策划主题提醒着我们跨时代的文字与文学及永恒的重要性。受该写作的演变及在时代中的多种形式的影响,此次落地的艺术作品既是当代和前卫的混合体,同时也深深扎根于传统。

基于此策划脉络,多位世界级当代艺术家包括艾米莉·弗洛伊德(Emily Floyd)、谷文达、刘文瑄、马兴文、倪有鱼、申凡、普卢默和史密斯(Plummer & Smith)、徐冰、杨振中、郑重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受邀全程参与,横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完成定制作品创作,致力于为这座世界级城市图书馆打造出相映生辉的公共艺术。

#About The Artists

Emily Floyd,国际知名女性艺术家之一,专注于创造富有美感的儿童友好型空间,注重启发观众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思考。

谷文达

谷文达,出生于上海,中国当代实验水墨艺术的奠基人,以独具风格的“儒石”系列作品闻名于世。

马兴文

马兴文,来自中国香港,综合运用绘画、雕塑、声音、影像等手段进行创作的跨界艺术家。

刘文瑄

刘文瑄,来自中国台湾,视觉艺术家,擅用艺术语言令纸张焕发出被书写之外的生命力。

倪有鱼

倪有鱼,现居上海,善于拼接再造日常器物,创作“去时效性”作品的装置艺术家,曾被授予当代中国艺术奖“最佳年轻艺术家”。

申凡

申凡,上海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收录于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本。他精于对文字句读、段落等纯粹形式的研究,善于从中国文字及传统人文素材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Plummer & Smith

Plummer & Simith,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设计工作室,他们致力于建筑功能与艺术的融合,在促进和表达公共环境与场地文化之间的联系方面成就斐然。

徐冰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领域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展出,并曾荣获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天才奖”及中央美术馆学院颁发的“徐悲鸿创作奖”。

郑重宾

郑重宾,出生于上海的装置艺术家,善于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实现新媒体、东西方绘画材料与传统绘画的完美跨界。

杨振中

杨振中,现居上海,擅长将艺术观念、高科技智能和传统工匠技艺完美结合的当代艺术家。

#关于上海图书馆东馆

上海图书馆东馆漂浮于树冠之上

图片鸣谢:Raw Vision Studio

即将于2022年开幕,由知名SHL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之一。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115000平方米,坐落于浦东新区,紧邻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140万平方米的世纪公园。新馆的设计方案看似一尊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

头图:申凡,《往来春秋》,2022

#相关文章

如何衡量公共艺术的价值?

如何衡量公共艺术的价值?

Through a synthesis of academic articles from international journals,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public art’s impacts, using categories that include placemaking, society, culture, economy, sustainability, wellbeing, wisdom, and innovation.

Incredible Things Issue One

Incredible Things Issue One

Looking back at some the incredible things we have delivered recently in Australia,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dle East.

In the Workshop: Foundry

In the Workshop: Foundry

Occasionally, a project will reach the floor that requires an especially complex casting process – recently, this challenge came in the form of Libby Harward’s Piccabeen Basket, a work conceiv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Judy Watson for Gold Coast’s HOTA.